聊斋志异之田七郎(顾佳)一看就会,
话说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网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名词:抱大腿意思是弱势的一方想要翻身,就要结交一些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并依靠地位高的人对自己的提携实现阶层跃迁这种说法在很多鸡汤故事里频繁出现但是在现实中奉行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没什么好下场可言。
其实从文学角度来说,很多故事都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圈子不同,不可强融”的真谛1、《田七郎》的故事话说上小学的时候,我读过《聊斋》,当时读到《田七郎》的故事,我觉得十分没趣毕竟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小孩子,更喜欢看一些神话色彩较为浓厚的作品。
所以对《田七郎》这样的故事表示无感但如今随着年龄增长,回看《田七郎》的时候,不得不赞叹田七郎的母亲是何等睿智
《田七郎》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武承休的人喜欢结交各方豪杰话说有一天,有神人在梦中让他结交一个叫田七郎的猎户,因为武承休未来有灾祸,而田七郎就是为自己消除灾祸的人于是武承休找到田七郎,给了田七郎很多好处但是田七郎的母亲极力反对,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田母很清楚,自己家是贫穷的猎户,而武承休是富甲一方的财主,武承休主动结交田七郎,看起来是礼贤下士,但是礼贤下士的另一个层面不外乎是希望田七郎能给自己做贡献。
而田七郎这样的壮士,所能给武承休做出来的贡献,不外乎是用命回报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话虽然说起来豪迈,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意味着破裂最终田七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接受了武承休的好处,最终也为武承休而丧生。
一切都在田母的预料之中少年时候读这个故事,我没太留意其中细节,如今回想起来,我除了赞叹田母的睿智之外,也更加认定这样的现实:那就是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是一个社会层次的人,不要强行有任何交集,否则,吃亏的往往是弱势一方。
当然这个道理很多人是不懂得,甚至很多人即便是听到这样的道理,往往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例外,是一个幸运儿但是,侥幸心理足以让一个人陷入万劫不复的状态事实上在当下的县城、城镇,很多青年人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社交应酬,而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扩充人脉。
但其实,这种思想无疑是很荒唐的2、《包氏父子》的悲剧《包氏父子》的故事背景是1930年代不过这部电影(也包括小说原著)在当下引起了太多人的共鸣因为我也相信很多人可能会在少年时代,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当代包国维——普通人家出身,幻想通过慕强、结交一些出身好的人来给自己带来好处,并且通过这种社,他们还有了一种自己也很强大的膨胀感。
在《包氏父子》的结尾中,包国维之所以敢于行凶打人,是因为包国维误判了形势其实一个人做事情,往往需要底气来支持而底气往往来自资本唯唯诺诺的人其实骨子里并不是想唯唯诺诺,而是因为没有资本来做底气包国维之所以敢于动手打人,是因为包国维幻想中、一厢情愿中,把阔少郭纯当成了自己的靠山,他认为自己即便是惹下任何麻烦,都有郭纯来给自己解决善后和撑腰。
但是到了最后,包国维才发现:自己错了包国维的父亲因为包国维行凶而倾家荡产,郭纯对这一切,也只是旁观,压根没有任何同情的意思其实在小时候,我也遇到过很多类似包国维这样的狗腿子他们的当下,多数成了社会最底层的打工人:他们中,有的在家啃老,有的在流水线做普工,也有的做传菜员、洗碗工。
他们幻想中的跻身上流社会终究没能实现毕竟,这类狗腿子多数脑子不灵光,所谓的抱大腿逆袭,也只是某些爽文中的内容3、《三十而已》中,顾佳遭到算计在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顾佳算是一个阔太太不过,对于顾佳来说,她也希望能够通过社交来结交比自己高一些层次的群体。
为此顾佳付出了很大的社交成本:毕竟,人靠衣装,顾佳想跻身更高一层的阔太太圈子,自然需要采购一些奢侈品来做自己的包装为此,顾佳花了很多冤枉钱,而在顾佳结交阔太太的过程中,顾佳还遭到了另一个阔太太的算计:把一个存在经营隐患、严重负债的茶厂,通过不菲的价格,转让给了顾佳。
其实阔太太敢于算计顾佳,本质上也是因为没瞧得起顾佳没瞧得起顾佳的原因也是因为觉得顾佳背后家庭的条件比自己差太多虽然在电视剧里,在顾佳的努力和奋斗之下,顾佳躲过了危机但是如果在现实中,顾佳很难走出这样的危机。
因此从顾佳的故事来看,圈子不同,确实不能强融:毕竟,融不进去是小事儿,遭到了算计,那可就是大事儿了。